Conference Program

“电能存储与应用”专题会议报告专家

EI/SCI检索】第十九届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定于2024年9月20-22日在西安市召开“第十九届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ACCES 2024)”。ACCES 2024将邀请我国电气工程领域的两院院士、知名专家、学科带头人与会交流,并通过主题大会、系列专题学术会议、论文口头报告与墙报张贴、学术期刊与审稿人论坛、技术研讨会、创新成果展览展示等会议版块,为专家学者、高校师生、电气工程师和企业家,提供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成果的交流合作平台。为此,特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以及电气装备企业的科技人员进行征文,欢迎踊跃投稿。


“电能存储与应用”专题会议

(欢迎向本专题踊跃投稿)


专题会议特邀报告专家


个人简介


谢佳,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和青年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英国皇家化学学会Fellow,IEEE PES中国区储能材料与器件技术分委会副主席,《储能科学与技术》编委。主要从事电化学储能技术研究,在Nat. Commun.、Energy&Environmental Science等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专利授权90余项,以第二完成人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第一完成人荣获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青年科技奖。


报告摘要


报告题目:电力系统大规模锂电储能


大规模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是发展最迅速的新型储能技术之一,截至2023年,我国锂电储能累计投运33.6GW(占比新型储能97.3%),预计2035年装机达600GW,规模过万亿。我国电力储能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为主,但其经济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仍不能完全满足规模应用的需求,进一步提升面临瓶颈。本报告将介绍规模化锂电储能关键技术方面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低曲折度电极、安全高效补锂、安全宽温域电解液和锂电储能器件设计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个人简介


戴海峰,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东方学者特聘教授,长期从事新能源汽车电化学动力电源管控研究,现为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IEEE高级会员。主持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40余项;近5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9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4篇);第一著者出版中英文专著5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9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及行业科技一等奖4项、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1项,连续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影响力榜;担任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副主编以及多个国际、国内期刊编委。


报告摘要


报告题目:多层级智能赋能锂离子电池


多领域长期应用对电池的安全和寿命提出更高要求,智能技术在电池中的应用赋予电池感知内部/外部刺激、并能够及时做出应对策略的能力,提升电池在多应用场景下的适应能力,确保电池安全高效稳定运行。电池智能化主要包括三方面:智能感知、智能响应、智能管控,通过多维感知来自内外环境的信息,刺激内部响应与外部管控,共同做出应对决定。智能感知主要是通过多维传感技术获取电池受到刺激时的信号变化;智能响应主要是通过功能材料对电池感知的刺激做出应答;智能管控主要是通过电池根据获取的状态信息进行自我诊断、调节与控制。本报告主要针对电池智能化技术在智能响应、智能感知、智能管控三个方面当前发展的状况进行介绍,并进一步探讨未来电池智能技术发展的趋势。


个人简介


方斯顿,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海外)获得者,担任重庆大学“弘深优秀学者”,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青年委员,重庆市青年领军人才协会委员。海洋能源-交通融合研究的率先探索者之一,致力于海洋环境下储能系统建模与状态估计、含大容量储能设备的交通载具功率控制、港口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与运行等相关研究工作,已于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第一作者于Springer Nature出版英文专著1部,获2022年Springer Nature “中国新发展奖”(能源领域唯一获奖者)。


报告摘要


报告题目:船舶储能系统状态功率融合控制


船舶电气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大容量船舶储能系统可保障船舶源-荷之间的实时功率平衡。然而,振动、盐雾、高温、湿热交变等海洋环境易突出锂离子电池状态耦合特性,导致其健康运行域难以刻画、实时可用功率容量难以评估,进一步加剧船舶微电网功率失配、储能过负荷运行等问题,亟需提出适应于复杂海洋工况的船舶储能系统功率控制方法。目前,不确定海洋环境对电池状态耦合特性的影响尚属未知,尚缺乏面向储能健康的高效功率控制手段。因此,亟需开展模拟海洋环境的锂离子电池测试实验,结合储能内/外特性多类表征手段,探究海洋环境对锂离子电池状态耦合特性的影响机理与建模方法,由此提出含健康运行域的船舶储能系统功率控制方法,为储能技术在电气化船舶的安全、高效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本报告主要介绍上述复杂海洋环境对锂离子电池状态耦合特性的影响机理,并以此为基础介绍海洋环境下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状态-功率融合控制方法与验证。





个人简介


陈奎,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国际大电网委员会(CIGRE)B3中国专委会委员、IEEE PES 电动汽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储能系统与装备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主研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欧盟第七框架计划、法国国家科研署等科研项目。从事动力/储能电池健康管理系统、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电气设备耐久性与健康管理的科研工作。担任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Green Energy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青年编委,《储能科学与技术》青年编委。


报告摘要


报告题目:大规模储能电池智能运维预警技术


储能系统可平抑新能源发电波动、调峰调频,是推动新能源开发和保证电网安全的关键技术。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储能系统发展迅速。然而,随着储能电池的广泛应用,运维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储能电池随着使用周期的增长,性能逐渐恶化,其全寿命周期智能运维和安全预警的要求迫切。保障大规模储能电池安全稳定运行,是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基石。本次报告主要介绍储能电池管理系统智能建模方法、电池综合性能评估、电池运维预警技术。


个人简介


郑岳久,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池成组系统管理与设计的研究,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90余篇,获爱思唯尔电气工程2023中国高被引学者,获专利授权60余项,专利直接转让1300万元。获2022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其他行业协会一等奖2项,入选上海市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


报告摘要


报告题目:车云协同下的电池寿命估计与预测


电池寿命估计常采用数据驱动或经验模型方法,数据驱动方法均存在工况的适应性问题,即仅在部分工况下有较好的估计精度,而经验模型的方法则存在参数失配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报告介绍了适用于不同电池体系和不同工况的三种基于数据驱动的云端容量估计方法,而后融合机理模型的参数自适应修正算法,实现适用于实际工况的电池寿命预测,算法在云端多款车型近千辆车上进行了测试,结果具有良好的精度和鲁棒性。




个人简介


周敏,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面向电力应用的大容量、长寿命新型电化学储能材料及其器件相关研究,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国重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卓越青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dvanced Material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40余篇(高被引4篇),引用400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报告摘要


报告题目:高稳定电化学界面的设计与调控


规模储能技术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智能电网,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电化学储能技术简单高效、配置灵活,是规模储能的重要发展方向。电极/电解质界面是储能电池物质传递与电荷转移的核心,构建高效稳定的电化学界面是发展长效稳定电化学储能体系的关键。针对传统人工界面膜制备方式制备周期长、反应温度高、进度不可控等问题,本工作提出了多物理场耦合定向构筑人工界面膜新策略,在电极界面快速可控地构筑具有特定成分与厚度的人工界面膜,有效抑制了枝晶的生长。进一步通过在电解液中添加高荷质比的铝盐,原位构筑富氟电极/电解质界面的同时,清除电解液中的痕量水(H2O)与腐蚀性气体(HF),实现电池循环过程中的自修复,保障了电极在高电压与大电流密度下的长效稳定循环。






18511581038